孫武其實就是伍子胥 有證有據 - paabee.com

孫武其實就是伍子胥 有證有據

趣知歷史 admin 2061℃ 0评论

孫武其實就是伍子胥 有證有據

伍子胥向天大喊:“孫武其實是我馬甲!還我兵聖的稱号!”

孫武,又稱孫子,後世稱爲“兵聖”,是《孫子兵法》的作者,名揚天下的大咖。但他很可能隻是另一個牛人的分化,孫武的真身是他的吳國同事——伍子胥。但衆所周知,孫武不是齊國人嘛,怎麽和楚國人伍子胥扯上關系的?

 

證據一:

成書于戰國的史書《左傳》《國語》均無孫武其人,關于孫武的最早記載是在《史記》。其中《左傳》偏記事,《國語》偏記言,是公認關于春秋史最詳細而客觀的曆史散文,但兩本書均未提到孫武其人。《左傳》詳細記載了吳王阖闾攻破郢都之戰,卻隻提到伍子胥,沒有提到孫武;《國語·吳語》更是很大程度直接取材于吳國史料,卻也沒有孫武其人的記載。

不僅如此,同時的諸子散文也未提到孫武其人。僅《韓非子》說“孫子膑腳于魏,吳起收泣于岸門”,這裏雖以孫子和吳起并稱,但明顯此孫子是孫膑而非孫武!這又産生個新問題,《孫子兵法》難道是孫膑的作品?但1972年在臨沂銀雀山同時出土的《孫子兵法》《孫膑兵法》的漢簡否認了這點,而且漢簡《孫子兵法》中明确記載孫子和阖闾的對話。可見這個孫子應該是阖闾部下。

 

但這個孫子到底是不是孫武呢?其實最早把孫子叫做孫武的,是司馬遷的《史記》。不僅如此,司馬遷還爲孫武立傳,“孫子武者,齊人也,以兵法見于吳王阖廬。阖廬曰:子之十三篇,吾盡觀之矣,可以小試勒兵乎?……于是阖廬知孫子能用兵,卒以爲将。西破強楚,入郢,北威齊晉,顯名諸侯,孫子與有力焉。孫武既死,後百餘歲有孫膑。膑生阿鄄之間,膑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。”

中間一大段是孫武練女兵的,大家都非常熟悉就不說了。大家可見發現,除了練兵這事比較詳細,其他的記載都非常簡單。甚至沒有說孫武是什麽時候來吳國的,也沒有說孫武之後怎麽樣,更沒有說孫武的具體戰績,隻含糊地說了句“孫子與有力焉”。還有孫武,既然到了吳國生根發芽,爲什麽他的後人孫膑又出生在齊國呢?

 

證據二:

孫武的經曆與伍子胥基本重合,能力與伍子胥極其相似。“員如吳,言伐楚之利于州于。公子光曰:是宗爲戮,而欲反其雠,不可從也。”(《左傳》)伍子胥(員)最早到吳國陳述讨伐楚國的好處給王僚(州于),但阖闾(光)從伍子胥的進言中認識到伍子胥是個政治和軍事的大才,誣陷伍子胥是爲了給自己父兄報仇,讓王僚不要聽從。伍子胥也識破了阖闾的異心,于是投入了阖闾陣營,并推薦專諸爲阖闾殺了王僚。

之後,伍子胥向阖闾進言:“楚執政衆而乖,莫适任患。若爲三師以肄焉,一師至,彼必皆出。彼出則歸,彼歸則出,楚必道敝。亟肄以罷之,多方以誤之。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,必大克之。”(《左傳》)明确提到,伍子胥用了一種先進的“疲楚戰略”,即把部隊分成三支,輪流騷擾楚軍,之後的結果是“阖廬從之,楚于是乎始病”。(《左傳》)

 

實際上,伍子胥也有軍事作品《水戰兵法》,記載伍子胥對阖闾詳細闡述水戰操作:“大翼一艘,廣一丈五尺二寸,長十丈,容戰士二十六人,棹五十人,舳舻三人,操長鈎矛斧者四,吏仆射各一人,凡九十一人。當用長鈎矛長斧各四,弩各三十二,矢三千三百,甲兜鍪各三十二。”(《越絕書·佚文》引《水戰兵法·内經》)盡管沒有完整作品流傳于世,但也能從吉光片羽中看出,伍子胥是個傑出的軍事家,有着《孫子兵法》沒有的水戰理論。

爲人熟知的政治家伍子胥是個軍事家;同樣,廣爲人知的軍事家孫子也是個政治家。漢簡《孫子兵法》中記載孫子和阖闾的對話,孫子就天下形勢詳細地分析過,并根據晉國六卿的土地制度,準确無誤預測了韓、趙、魏三家将瓜分晉國。而漢簡《蓋廬》則記載了蓋廬(阖闾)和申胥(伍子胥)關于政治、軍事的對話。簡單對比即可知道,孫武的經曆,伍子胥可以全部包容;孫武的能力,伍子胥可以全部具備!

 

證據三:

孫武的性格與伍子胥相差不大,名字與伍子胥有些雷同。孫武和伍子胥,不僅經曆、能力相似,性格、名字也相似。孫武喊出“臣既已受命爲将,将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”“王徒好其言,不能用其實”(《史記》),并不顧阖闾反對斬殺了二姬;而伍子胥也多次向夫差苦口婆心,勸說夫差不要接受勾踐投降、不要受奸臣伯嚭蒙蔽、甚至直斥夫差。由此可見,兩人性格都非常剛硬,比較講原則,盡管都有經天緯地的智慧,但都缺少政客的圓滑。

究竟是如何把伍子胥一分爲二的呢?值得玩味的是孫武和伍子胥的名字。“(伍子胥)使于齊,屬其子于鮑氏,爲王孫氏。”(《左傳》)伍子胥預料到了自己要被夫差所殺,于是把兒子托付給齊國鮑氏,并讓兒子改爲王孫氏。“孫氏者,或王孫之班,或公孫之班也。”(《潛夫論》)

作者:林屋公子

轉載請註明:paabee.com » 孫武其實就是伍子胥 有證有據

喜欢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