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落千年《論語・知道》篇重現於漢朝海昏侯墓

現時我們熟知的《論語》其實並不完整,書中不少內容因為種種原因早已亡佚。然而在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一批《論語》竹簡中,驚現失傳了1800年的齊人版本《論語》,當中包括《論語・知道》篇,被視為失傳之後現時有望重見天日,有失而復得之感,震驚學術界!而不少網民就笑說,一旦這一篇被完整地恢復了,以後讀的《論語》的範文有可能要更新了。

海昏侯劉賀墓目前共出土了一萬件文物,其中保留著文字史料的竹簡數量多達5,000片,內容包括《論語》、《史記》、《醫經》、《孝經》、《醫書》以及築墓的賦等。當中《論語》部分的竹簡,出現以往史料中尚未見過的內容,屬於《論語》的《知道》篇。

《論語》最早一共有三個版本,分別為《古論》、《魯論》和《齊論》。《古論》乃當年魯恭王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21篇內容。《魯論》和《齊論》則分別為魯人和齊人所研習的版本。《齊論》版本的特殊之處在於多了《知道》與《問王》兩篇內容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記載:「《齊(論語)》二十二篇……有《問王》、《知道》。」

後來秦始皇的「焚書坑儒」幾乎令《論語》各個版本遭滅頂之災。西漢末年,漢成帝帝師張禹以《魯論》為主集成21篇,編為《張侯論》,《齊論》、《古論》隨之失傳。之後雖然東漢經學家鄭玄以《張侯論》為底本,定下《論語》今本,並參考《齊論》、《古論》內容作《論語注》。但由於鄭玄在世時,已與孔子相差600餘年,所以《論語》原典已經無從考證。

內地《考古》雜誌7月刊的一篇文章中,刊出兩張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《論語》竹簡掃描圖。兩張圖出自同一片竹簡的正反兩面,正面有「智道」二字,背面寫著:「孔子智道之昜也,昜昜雲者,三日。子曰:『此道之美也,莫之御也。』」

據考究得知,在漢代「知」、「智」兩字互通,所以「智道」即「知道」。「智道」取自本句開頭「孔子」之後的兩個字,這符合《論語》各篇的命名規則,證明竹簡背面的內容屬於《知道》篇的首章。古代竹簡上的文字通常書於一面,正反兩面均書文字,證明這片竹簡極有可能為一卷竹書的首簡。

考古學家據此相信,這片竹簡正是《論語・知道》篇的篇首簡,如果能釋讀出後續竹簡上的完整內容,相信失傳了1800年的《齊論》將重見天日,尋回至聖先師孔子失落千年的妙語和智慧!

论语·知道篇小解

《齐论语》有《知道篇》《问玉篇》,二者不见于今本《论语》,久已失传,本文专论《知道篇》,据近些年考古发现的残存资料整理。
  文献资料:
  1. 肩水金关汉简: 孔子知道之昜也, 昜昜云者三日。子曰,此道之美也……
  2.海昏侯墓汉简: 孔子智道之昜也,昜昜云者三日。子曰,此道之美也,莫之御也……
  3.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及《荀子·乐论》“孔子曰:吾观于乡,而知王道之易易也”。
  4.《孔子家语·颜回》“孔子谓颜回曰:‘人莫不知此道之美,而莫之御也,莫之为也。何居为闻者,盍曰思也夫’”。

  《齐论语·知道篇》(部分)
  孔子知道之易也,易易云者三日。子曰:此道之美也,莫之御也……
  完整文路大致复原如下:
  孔子观乡饮酒之礼,谓颜回曰:“吾观于乡,而知王道之易易也。人莫不知此道之美,而莫之御也,莫之为也。何居?为闻者,盍日思也夫!”
  译文:
  孔子在观看了乡饮酒礼之后,对颜回说:“我通过观看乡饮酒礼,于是知道王道其实是容易而又容易的。无人不知这王道的美好,可是没人当回事,没人去实行。为什么?与其做王道的听众,何不天天思索王道呢!”
  笔者小评:令人想起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也类似感慨过“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而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”。
  深度剖析:
  公元前491年,周敬王二十九年,鲁哀公四年,是年孔子六十一岁。 孔子有一次观看了乡饮酒礼仪之后,看到礼节繁复而有序,酒会其乐融融,因此大受启发,认为只要通过践行周礼,就可以很容易的恢复王道,一步步回归天下平泰稳定,却又感叹从政者们都把王道当成耳旁风,并没人肯用心去思索。其实,真正的原因是,春秋时期,诸侯争霸,周天子式微,社会体制面临变革,历史发展大势如此,而孔子却妄想回到西周太平盛世,把诸侯国重新纳在周天子威制之下,上有天子的管辖,下有各诸侯国的富足,这就是孔子心目中认为应该的社会基本政治模式,而这根本不是诸侯们想要的,反而是和诸侯们利益相抵触的。孔子此时正游说列国,推行王道,可诸侯们想听的“王道”,决然不是孔子一心想恢复的周天子王天下诸侯之旧道,而是诸侯国发达称霸之新道,所以,“王道易易”只不过是孔子的一厢情愿罢了。

文章來源:巴士的報,天涯社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